宁夏银川财政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支持保障 推进质量工作高质量发展
“十三五”期间,银川市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多方筹措资金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,优化产业结构、增强企业后劲、保障质量安全,质量工作总体水平不断提升,质量工作高质量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,连续多年在全区质量考核中名列第一,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成绩名列西北第一,2020年“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”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。
一、强化质量工作领导,把质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。一是强化政策支撑。“十三五”至2021年累计安排财政资金10438万元,出台了《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实施方案》、《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》、《银川市市长质量管理奖评选办法》等指导性文件,推动质量工作机制不断完善、主体责任更加明确。二是强化齐抓共管格局。发挥银川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,连续2年召开推进质量强市新闻发布会,举行以“建设质量强国,决胜全面建成小康”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,推动建立消费品质量风险监测点,极大调动了社会各界群众参与质量监管的积极性,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、部门联动、企业为主、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。三是强化质量监管。把强化执法筑牢安全防线作为重要抓手,每年安排不少于400万元的执法办案专项经费,不断创新质量监管方式,构建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新型监管机制,通过加强检验检测执法“亮剑”,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常抓不懈,农产品风险监测深入开展,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持续推进,逐步推广“2+N”跨领域联合抽查新模式,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,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。
二、质量发展环境更优,把发挥财政保障引导作用作为基础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奖励引导作用,推动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,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,不断放大引领示范作用,企业管理更加科学有效。截至目前,成功举办两届银川市市长质量管理奖评选活动,累计奖励资金达到300万元。围绕银川特色优势产业,加强品牌培育创建活动,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品牌及企业,累计兑现工业扶持政策资金2.48亿元,“真金白银”保市场主体。财政R&D投入引导作用明显,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家,科技型企业达到347家,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%,西夏王、共享集团、百瑞源等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再接再厉,引领行业发展,3D打印、枸杞等行业企业的品牌知名度、技术创新走在全国前列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,2020年发放各类知识产权补助共594.3万元,创新知识产权创造、保护、运用与服务24项举措,全市有效发明专利2375件,占全区的66%。
三、质量工作发展有力,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方向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民生支出规模累计达到1265亿元,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%,连续十余年每年为民办实事10件,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增强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0.46亿元,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目标全面实现,5.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、3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,绝对贫困在银川发展史上划上句号。累计投入农业发展、农民增收等支农资金59.45亿元,“三农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。累计投入医疗基本建设及设备购置资金逾10亿元,财政每年投入医疗体制改革资金超2亿元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了250元和550元,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完善。教育支出由2016年的31.7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6.51亿元,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奋力前行。累计投入就业保障资金20.56亿元,积极做好就业稳定与促进工作,不断扩大政策受惠面。加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标准化研究,推动产业技术标准“走出去”,推动《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》《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》等地方标准发布,助力“一带一路”经济带发展。
四、质量领域创新有效,把“互联网+”智慧化发展作为行业特色。坚持运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,在食品、特设领域示范先行。一是以“互联网+食品安全”为统领,积极探索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建设新模式,先后投入1100余万元,用于餐饮单位明厨亮灶智慧食安系统建设,通过升级改造,建成透明厨房3454家、视频厨房1016家、网络厨房2820家,配备二维码桌签48000个,“一老一小”集体供餐单位全部升级改造为网络厨房。结合明厨亮灶和智慧监管系统建设运行情况,制定全国明厨亮灶智慧监管领域第一个地方标准《明厨亮灶暨智慧食安建设评定规范》,为全区探索开展“明厨亮灶”智慧监管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,在全区推广。二是以“互联网+特设安全”为统领,投入资金212.5万元,建设银川市液化石油气钢瓶电子监管服务平台,以二维码标签应用为载体,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气瓶的充装、检验、销售(配送)和使用等环节的数据采集和监控,实现了从气瓶充装、定期检验、运输、配送全过程监管,走在了西北地区前列。
附件下载:
相关文章:
发布日期:2021年07月0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