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财政多措并举强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
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山市财政局立足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,创新投入模式,不断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力度,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2020年,该市财政职业教育支出达到11.55亿元,较2016年增加5.72亿元,增长98.1%。
一、加大投入,提高教育生均经费标准
该市把生均拨款机制作为保运转、促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,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制度,加大财政投入力度。2019年印发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》,提高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。2019年每生每年4000元,学生人数1500人及以下的学校,按基本标准1.2倍即4800元核定;从2020年起,每生每年提高至6000元,对两个校区或全日制中职学生人数2000人及以下的学校,按基本标准1.1倍即6600元核定。资金来源包括财政预算安排的生均经费、免学费补助经费、教育收费返还等。
二、扶强扶特,加大重点项目扶持力度
根据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规模、结构和质量等需求,重点扶持市教体系统中等职业学校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。2019年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,制定《中山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》,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改善办学基本条件,加强实习实训和教育信息化等设施建设,充分激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活力。2020年,用于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专项资金2068万元,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。
三、产教融合,推广学徒人才培养模式
深化校企合作,充分鼓励经评审认定的实习实训企业与职业(技工)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。出台《中山市职业(技工)院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资金实施办法(试行)》,明确补助标准,职业(技工)院校与该市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的,每培养1名在该市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,给予企业和学校各2000元补助。通过推广学徒人才培养模式,一方面,使职业院校专业设立更好地服务于该市主体产业用人需求,破解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脱节难题;另一方面,通过“在校导师+企业师傅”双指导、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的培养模式,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。
四、立足产业,实施技能人才专业补贴
充分开展调查,了解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市职业院校专业发展情况,立足企业用人需求,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,制定紧缺专业、专业群建设清单。印发《中山市职业(技工)院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资金实施办法(试行)》,对紧缺专业建设、专业群建设实施专项补贴。2016年以来,按照每个获评紧缺专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建设补贴,共补贴750万;按照每个获评专业群给予200万元建设补贴,共补贴2400万元。
附件下载:
相关文章:
发布日期:2021年12月03日